行业新闻
百家融媒重庆行丨走进大足石刻 领略千年大足殊胜1XBET
1XBET大河网讯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作为一个石刻群,始开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于宋代。大足石刻现存摩崖石刻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扬名天下。
5月28日,2023年全国百家重点网络媒体记者重庆行来到重庆大足,走进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与大足石刻近距离“对话”,领略千年大足殊胜。
来到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的第一站,便是进入大足石刻博物馆,了解大足石刻的历史脉络和整体概况。
博物馆展区第二单元,是世界十大著名石窟的图像与实物展览,在这里能够看到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以及中国的克孜尔石窟、莫高窟、龙门石窟等著名石窟的介绍。
据现场讲解人员介绍,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后,先后于魏晋和隋唐时期在中国北方形成了几次造像高峰,敦煌1XBET、云冈1XBET、龙门等石窟几乎都是这两个时期的作品。但自公元8世纪中叶之后,北方石窟逐渐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南方长江流域石窟造像兴起,特别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的石窟造像异军突起,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
“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现场讲解人员介绍道。
大足石刻是大足区境内所有石刻造像的总称。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的准确表达,通过石刻讲述宗教故事和生活哲理。
讲解人员引导记者们仔细观看,在摩崖石刻“宝顶”二字下方的一处窟龛中,有道家老子的造像。讲解人员介绍道:“在大足石刻的一处由于文物保护的缘故尚未对游客开放的片区里,有儒家孔子、佛教释迦牟尼和道家老子共处一窟龛的情形。”
据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刘贤高介绍,大足石刻不仅艺术价值高,展现了中国石刻的艺术水平,同时,大足石刻是首个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共融现象的石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儒释道三教本是相对独立的,但在大足这个地方形成了和谐相会的景象,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理原因和历史原因。”刘贤高说,唐朝由于战乱,大量移民迁至此地,其中包括许多文人雅士和宗教信徒,以及从北方来的工匠技师。此外,此地交通便捷,多种文化汇聚于此,碰撞交融,这些因素成为大足石窟文化特色的基础。
刘贤高表示,大足石刻承载着石窟雕刻这一传统文化精髓,包含了影响至今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同时,大足石刻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仰望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给记者们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是,那些千年前在坚硬的崖壁上雕凿的造像,总是带有温暖的笑容。
然而讲解人员的一番话却让人不免感到担忧,她说1XBET,大足石刻所处的山岩,属于砂岩质岩体,容易遭受裂隙渗水的影响和自然风化的侵蚀,而当地属于多雨气候,且距离酸雨区较近,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加速了石刻造像的损毁。
宝顶山景区的大悲阁内,一座金碧辉煌的千手观音造像矗立于殿堂中央,在观音的左右两侧和头顶上方,一支支“金手”或伸、或屈、或正、或侧,且每只手掌心中都有一只眼睛,持一种器物,显得圆润多姿,金碧辉煌。
实际上,现在游客们看到的金碧辉煌的造像,其实是历时8年抢救性保护修复的结果。“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也借助了3D激光扫描、X光探伤、红外热成像等高科技,对造像的残损部位进行了修复。”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蒋思维介绍了大足石刻造像的修复、定期跟踪监测、日常保养维护等工作。
据了解,2022年6月,大足石刻研究院正式启用大足石刻文物医院。医院设有文物保护科技实验室、文物保护修复室、大足石刻监测预警中心、保护与修复成果展示室等四部分,还设有分别针对石质、雕塑及纸质文物的专业保护修复室等,给文物“看病”变得更加精细、准确,通过科技赋能更好地守护千年石刻的笑容。
“躺”在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球幕影院的座椅上,全国百家重点网络媒体记者们抬头仰视,球形幕布如同苍穹覆满视野,释迦涅槃圣迹图、千手观音造像等雕像精华通过银幕一一呈现,将千年石刻文化的精彩向观众徐徐道来。
这个按照300人观影标准建设的球幕影院,采用了世界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拍摄手法,通过实景拍摄、历史场景再现等手法,以及8K技术,每天定时放映7场次大足石刻特种电影《天下大足》和《大足石刻》,最大化地向游客展示大足石刻的超高艺术价值和丰富文化内涵。
而这只是数字技术加持大足石刻文化传承与对外交流的一个缩影。据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刘贤高介绍,大足开展了大足石刻“四百工程”文化旅游宣传展示等活动,建成一批活化利用项目,打造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推动“云游·大足石刻”数字文旅项目落地见效,开发大足石刻文创产品和数字藏品,形成线上云游、线验的“孪生”格局,让大足石刻“活”起来。(李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