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走近非遗]“郭氏铁板浮雕”传承人郭海博 化铁为泥塑风情1XBET
1XBET官方网站微笑的女孩、顽皮的男童、矍铄的老人石屋、老井、人家晨曦、农忙、赶集日前,在郭海博位于石家庄众创梦工厂的工作室,记者被他的绝活“郭氏铁板浮雕”惊艳了!
郭海博的作品题材广泛,而且件件生动传神,充满质朴之美。名为《丑娃》的作品,展现的是一个山里小男孩儿,手拿小木棍、斜跨大书包,站在石屋旁,目光中有渴望有忧郁;名为《圣洁香巴拉》的作品,塑造了放牧的藏族少女,双眸灵透明亮,笑靥如花
“郭氏铁板浮雕没有模具,是用榔头、錾子在铁板上直接反复敲打完成的,创作一幅铁板浮雕作品,要经过绘画、拓印、正面錾阴纹、背面锤锻起凸、打磨、火烧等十几道工序,人物性格表情、物品肌理、花纹等等都是利用铁板原色及铁板特质,通过锤锻、抛磨、烧色等呈现出来的,每一件作品都经过万千次敲打。”郭海博说。
以锤代火、化铁为泥,用极易生锈的铁板材料作为雕塑载体表达和表现思想感情;用火焰给作品“点睛”,在作品表面幻化出如同窑变的特殊色彩,每一件都是孤品独件;其金属质感,尤其是那独有的雕塑语言所表现出的特殊肌理,浑然天成、妙不可言,别有一种其它材质无法比拟的独立之美。这一独特的雕塑形式,一经问世,便填补了金属雕塑领域的一大空白,自成一个新的艺术流派。
自1997年开始参展以来,“郭氏铁板浮雕”作品频频入选省级、国家级大型美展及工艺美术和民间艺术博览会,多次荣获金奖。2013年6月,“郭氏铁板浮雕”被列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XBET。郭海博与弟弟郭海龙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被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燕赵文化之星,被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文联推荐为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专家
与一般的非遗传人不同,生于1962年的郭海博的绝活完全是用业余时间炼成的。
“我做过很多工作,在农村种过地,在工厂里当过冲压工、烧过锅炉,在建筑公司做过泥瓦匠,在杂志社当过司机、出纳、摄影记者及文字编辑。现在还在杂志社工作。”郭海博说,为了铁板浮雕这个业余爱好,他搭上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
做雕塑需要绘画功底,郭海博说他打小就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都用在了画画上。
“12岁时到北京,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浮雕,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做梦都想学。”郭海博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与弟弟尝试着用从山里挖来的红胶泥,照着买来的维纳斯石膏塑像捏。我们反复推敲琢磨,捏得还挺像。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沉浸在泥塑艺术的创作中。”
但泥塑易破碎不好保存,他们便想找更好的雕塑材料。“铜太贵,那会儿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钱,用不起。铁板相对廉价,于是决定把全部业余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铁板浮雕的探索与创作中,圆我们的雕塑梦。”
为了不影响家人和邻居,郭海博兄弟俩把“工作室”设在楼下约6平方米的储藏间。购置了电剪、台钳、砂轮、氧气焊和二氧化碳焊机等各种工具,又定做了工作案。但他们到书店、图书馆查遍了各种资料,也没有找到铁板的冷锻技法。怎么办?兄弟俩一合计,干!从零开始探索。
“我每天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回家吃完饭后,就到工作室搞铁板浮雕创作,每天都要干到零点后,有时还会干到夜里一两点甚至通宵。”郭海博告诉记者,兄弟俩痴心于此也醉心于此,互相勉励,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无论严寒酷暑,不管刮风下雨,近30年的琢磨,终于成就了“华夏一绝”的技艺。
“年轻时,我的名字是郭海搏,希望自己能像海燕一样搏击风浪傲然凌飞。中年后更向往大海的海纳百川、博大浩瀚,改为海博。”沉浸于对浮雕艺术的探索中,郭海博的心态越来越趋向平和。
他不断钻研技艺,还善于将新发现用到铁板浮雕作品上去。比如,他们在补焊被敲漏的作品时发现,铁板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出现蓝紫色。于是,就把这一发现移植到给作品进行局部烧色,弥补了铁板浮雕色彩单一的缺憾。在作品烧色过程中发现,当气焊蓝火停留在某个地方时,铁板上会自然呈现出具有瞳孔般效果的圆形斑点,于是立即用来“点睛”,使其作品上人和动物的眼睛看上去通灵有神。
此外,在彩铜浮雕的开发和蜡染烫彩铁板浮雕艺术创作等领域进行探索,也多有收获。
“艺术来源于生活。十几年的太行山生活经历,给了我不尽的创作源泉。”郭海博感恩生活。“山石、树木、瓜果蔬食、马骡牛羊、农具和石碾、井台,还有那朝夕相处的儿时伙伴,慈祥善良的村夫、老妪,都深深地印在我心灵的深处。”
多年来,郭海博无数次探访太行山1XBET,足迹踏遍太行山古村落,情感和技艺,使他创作的“太行风情”系列作品发自内心,真实而感人。
近年,郭海博多次去西藏采风,创作西藏题材的铁板浮雕作品。为了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艺术修养,他广泛参观学习中外名家的艺术展览,寻找各种机会拜访雕塑界的名师大家。
郭海博表示,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铁板浮雕技艺,“我已经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总结成书,人活着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很快意的,我要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努力提升铁板浮雕技艺水平,并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记者 张青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1XBET,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