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甘1XBET官方网站肃永昌庙湾子石刻塔群调查
1XBET本文入选“2023年河西石窟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刊载于《陇右文博》2023年第4期第3~8页
内容摘要:2020年5月,甘肃永昌县发现一处石刻塔群,分南、北、东三个区域,共有石刻塔13座。该塔群属于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摩崖石刻塔群遗址,同类遗存以马蹄寺石窟观音洞塔龛区最为典型。该石刻塔群遗址的发现,为深入研究藏传佛教雕塑艺术在河西走廊的传承、发展、演变,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2019年6月,甘肃永昌户外运动爱好者吴海涛、张桃花夫妇,在祁连山腹地发现一处“塔形石刻”。2020年5月16日,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古测绘。通过走访村民、查阅资料,理清了石刻塔群基本情况,现整理报告如下。
庙湾子石刻塔群位于永昌县南坝乡祁庄村六社南侧10千米处,尖山山峰顶崖壁上,东经102°01′20.0″,北纬38°03′28.0″,海拔3100米。周围山峦起伏,松林茂密。祁连山脉南高北低,水系呈辐射状分布,沟内河床亦为车辆便道。自北向南穿过松林,有小路绕过尖山,从南麓可登临石刻塔群(照1)。这里被当地人称为“庙湾子”,故命名为“庙湾子石刻塔群”。该遗存东距云庄寺石窟直线千米,西距肃南县皇城区泱翔乡沙沟寺约9千米。塔群西侧100米处的峰脊之上,设有永昌、 肃南县界围栏(图一)。石刻塔群东南侧山坡下200米有一处崖壁,立面刻一“寿”字。
石刻塔群分为南、北、东三个区域1XBET官方网站,分布面积约20000平方米。南区崖面较大,北区崖面较小,东区只有1座。本次考古调查,共发现浮雕石刻塔13座,依据塔龛所处位置分为南塔龛区、北塔龛区、东塔龛区(图二),现分述如下。
南塔龛区崖壁南北长60米,高8~12米,依崖壁开凿有石刻塔龛10座,错落排列(图三)。编号为MN01~10(照2~9)。形制清晰明确,保存相对完整。
龛体均为圆拱形,一龛一塔,高度1.3米~3.7米之间不等。塔刹顶部雕有桃尖形、宝瓶形饰物。华盖两角上扬,无幡带雕饰。相轮窄直,上部向内收进,线刻轮级,雕刻精致者为十三级。塔身覆钵体颇似桶形,无金刚圈雕饰。覆钵体正中开瘗穴,瘗呈正方形,亦有梯形,应为安葬僧侣身灰的舍利塔。穴内无物。其中,MN05、06、08、10号塔龛未开瘗穴,可能是僧侣或佛教徒凿刻的功德塔。方形须弥座承托相轮,叠涩凿雕,无莲瓣雕饰。石刻塔表层素面,白灰粉妆应为后期妆绘,剥落严重,红砂岩胎体。部分塔龛有香火。
N02、03、04、05、06正上方有三角形沟槽,宽7.70、高0.90米。沟槽下方对称凿刻方形柱孔6个,当属龛外原有窟檐建筑遗留的痕迹(照10)。
屋顶之下,MN04号塔龛居中,体量高大。圆拱形龛带人字形龛楣,龛高3.70、宽2.22米。龛内浮雕舍利塔,通高3.51、底边宽1.60米。纵长方形瘗穴开于塔刹后方,较为独特。宝珠形塔刹,起到封堵瘗穴作用,已被移位,未发现擦擦等遗物。线刻十三级相轮,塔身覆钵体。方涩须弥座承托相轮,叠涩凿雕,无莲瓣雕饰。龛内及塔体表层素面,白灰粉妆,局部剥落。整个浮雕塔造型完美,是庙湾子石刻塔群之精品(照5)。
MN09号塔龛位于南塔龛区最北端,龛高2.24、宽1.30米。龛内浮雕舍利塔,通高2.18、底边宽1.30米。桃尖形塔刹,相轮窄直,线刻轮级漫漶不清。纵梯形瘗穴1XBET官方网站,开于塔身正中。瘗穴高0.85、底宽0.35米,内部空间狭长(照9)。
北塔龛区崖壁南北长50米,高5~10米的立面上分布有石刻塔龛2座,采用压地隐起式凿刻手法,浅浮雕(图四)。编号为MB01、02。风化剥蚀严重,保存较差。
北塔龛区从南向北,MB01、MB02号石刻塔龛通高分别为1.57、2.58米,底宽0.88、1.51米。二塔华盖、相轮、塔身、方涩须弥座、线刻轮级漫漶不清,龛体轮廓依稀可辨。未开瘗穴,无白灰粉妆痕迹(照11、12)。
东塔龛区有石刻塔龛1座,编号MD01(图五)。通高2.58、底边宽1.30米,宝瓶型塔刹,相轮窄直。正方形瘗穴,开于塔身正中(照13)。
庙湾子石刻塔群,于史无载。2020年6月,永昌县文物管理所对该遗存进行实地查踏,登记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2021年1月,受金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委托,甘肃龙源历史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对庙湾子石刻塔群进行了专项调查,记录了该遗存保存现状[2]。2023年4月,薛林、张顺整理公布甘肃22处新发现石窟寺专项调查结果,将庙湾子石刻塔群收录其中[3]。
庙湾子石刻塔群东约6千米的云庄寺石窟,是距石刻塔群最近的佛教遗存。据现有研究成果和意见表明,云庄寺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北魏、隋、唐、西夏、元、明、清沿用。据当地老人讲,云庄寺清代重修,形成一个前后呼应、高下错落较完整的建筑群落。这些建筑毁于1927年大地震,20世纪60年代塑像、壁画被毁。现存大小石窟22个,以及栈道、石洞、石窝、石槽、石梯、踏步等遗存,是研究河西走廊北朝石窟艺术、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1992年6月,云庄寺石窟被金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庙湾子为云庄寺初选寺址,众工匠先凿刻佛塔,后搬运木料,准备兴建寺院。次日木料不翼而飞,最终在庙湾子以东山崖处发现。高僧刘萨诃认为,这是佛祖旨意,遂将云庄寺改建于现址,庙湾子废弃,只有石刻塔群遗留至今。
乾隆十四年(1749年)《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永昌县志》载:“刘摩诃,初住云庄寺。北凉时,西去殁于酒泉。骨化为珠,血化为丹”。[4] 乾隆五十年(1785年)本《永昌县志•杂志》卷九《仙释》记载:“摩诃俗姓刘,栖云庄山。山腰有石洞,窈窕疑即其挂锡处也。北凉时西游至酒泉殁,而茶(察)毗骨化为珠,血化为丹”。[5]
我们认为,庙湾子石刻塔群为藏传佛教遗存,与云庄寺石窟开凿时代相去甚远,“云庄寺初选寺址”一说,当属附会之词1XBET官方网站,不足为凭。庙湾子石刻塔群与元明清时期的云庄寺是何关系,有待进一步考证。
庙湾子石刻塔群,永昌县文物管理所登记为 “始凿于西夏至元代”,2021年调查组、2023年专项调查均从此论。我们认为,庙湾子石刻塔群塔的元素虽然都具备,但大部分佛塔体量小、浅浮雕,雕凿手法过于简单、粗略;塔刹多为桃尖、宝瓶顶,无幡带雕饰,形式单一;方涩须弥座,塔座、塔身未做雕饰。根据河西走廊石刻佛塔“西夏至元初达到鼎盛、明清逐步衰落”的特点分析,庙湾子石刻塔群应当晚于永昌花大门石刻塔群[6](照14),与马蹄寺石窟观音洞塔龛区[7]部分佛塔(照15)结构特点、艺术风格相近,当属明清时期的遗存。
永昌庙湾子石刻塔群,属于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摩崖石刻塔群遗址。该石刻塔群遗址的发现,为深入研究藏传佛教雕塑艺术在河西走廊的传承、发展、演变,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附记:本文所示平面图、立面图等,摘自甘肃龙源历史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甘肃省金昌市庙湾子摩崖石刻专项调查报告》,在此特致谢忱。
[1]永昌县文物管理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庙儿湾佛龛石刻塔群》,2020年。
[2]甘肃龙源历史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甘肃省金昌市庙湾子摩崖石刻专项调查报告》,2021年。
[3] 薛林、张顺:《甘肃新发现石窟寺调查与初步研究》,《敦煌研究》2023年第2期。
[4](清)张绍美总修,张克复等校注:《五凉全志校注•永昌县志》,第322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
[6] 于光建、张振华、黎大祥:《甘肃永昌花大门藏传佛教石刻塔群遗址考论》,《西藏研究》2014年第1期。
[7] 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祁连山北麓马蹄寺石窟群浮雕舍利塔考古调查简报》,《华夏考古》2014年第4期。
李勇杰(1971— ),男,甘肃永昌人。金昌市博物馆馆长、文博馆员,甘肃省历史学会理事。研究方向:文物考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红西路军史研究。
曹生奎(1963— ),男,甘肃永昌人。永昌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物考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
金昌旅游ID:gsjcly 金昌旅游期待与您互动 ★ 游记、图片、游记 可投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